台州溶气气浮Bu8sfnZo 问题195:水质成份单一是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原因 老师:水质成份到底是什么概念?能不能就具体运行说明一下?譬如我们厂前段时间污泥极度膨胀,但我们进水也含有一定的工业水,为什么也会发生这种故障?我们的进水是不是成分单一?
台州溶气气浮
问题203:我们厂采用CAST工艺,单池主反应区容积8000立方,前段厌氧选择区容积1000立方,采用4.8h周期,每周期进水1h,水量1800立方,进水时同步回流污泥至厌氧选择区,进水半小时开始鼓风曝气,反应时间2.2h;平均进水水质COD=360mg/L,BOD=180 mg/L,氨氮=35mg/L,TP=5 mg/L,pH=7.7。运行中存在如下疑问向您请教: 1、 某池MLSS=5g/L,SVI在40%左右,初期沉降很快,大概10min即沉降到位,上清液絮体较多,絮体间隙水透明,觉得是污泥老化;但沉降初期污泥细碎,上清液絮体一小时后也逐渐全部沉降下来,似乎又不符合老化现象(许多资料上说老化污泥絮体较大,上清液絮体不易沉降,您的书上亦是如此解释),三丰老师认为呢?
台州溶气气浮
2、 我们有一个池这段时间MLSS 3g/L 左右,虽减量运行,但运行工况不稳定,出水浑浊,COD80mg/L左右,但氨氮在1mg/L以内(曝气停止前DO浓度在3mg/L左右),通常碳化优先于硝化,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这种现象呢? 3、 我厂各池工况虽有所不同,但长期以来存在一共同现象:沉降15min后量筒污泥区表面会逐渐产生并累积大量细小气泡(摇晃时密集气泡上浮),两三个小时后会有部分污泥上浮至量筒顶部,疑为反硝化现象,但正常出水硝酸氮5mg/L左右,COD40mg/L左右,不该有如此强烈的反硝化反应;也不应是厌氧气泡,因为供氧充足,反应末端DO浓度3mg/L左右,出水数据看反应也是比较彻底的。那么还会是什么原因呢? 4、 此外我厂出水pH一直在6.7左右,比进水低了1甚至更多,直觉是硝化所致,但检测进水重碳酸盐碱度220mg/L左右,应当是足够缓冲的;前段厌氧段停留时间不超过1小时,也无水解酸化的可能,那么还会有其它原因导致出水pH降低如此之大呢?其与沉降时气泡产生有关联吗?
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(七) 回答: 负荷过低导致污泥培养困难,难于形成有效的菌胶团,加之你的工艺是氧化沟,前端没有物化工艺的话,SS去除比较困难了的。 1、建议降低曝气次数(即间断开启),从而在总量上消减曝气量。 2、必须强化排泥,加速代谢出去无机和惰性物质。 回答: 问题183:我想问下满足活性污泥法,进水有机物Z低底线是多少?维持活性污泥系统Z低的污泥浓度是多少?(我现在的污水厂进水有机物很低) 该怎样运行、管理低浓度有机物的活性污泥系统? 回答: 进水的话,不低于COD150(否则,基本该项目达标了),污泥浓度不低于800, 低负荷的话,要多回流少曝气,可以的话集中运行。 回答: 可以证明该区域出现水流不流动,既可判断二沉池出现了短流。 回答: 1、可以按照食微比定,需要降低曝气量,避免无谓的底物消耗,集中处理是对的,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维持。 2、有丝状菌和没有丝状菌的曝气时间与曝气时间无关,原则上不要控制太高的DO值,在你的负荷上来后,丝状菌会降低的。 3
上流式厌氧污泥膨胀床(G际上称之为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)是在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基础上于九十年代中期改进和完善的D三代厌氧处理设备。它利用污泥膨胀技术,提高废水和污泥的接触面积和时间,具有比UASB更高的处理负荷和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