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顶山二沉池NJC24g9j 问题184:二沉池出现局部小范围的雾状污泥,不散,也不随水流明显的流出,不知是否是短流现象? (目前,污泥已经出现解体,污泥浓度很低,且有很多无机成分,进水有机物基本达标,现只要控制出水SS).
平顶山二沉池
问题185:我厂采用Carrousel2000 氧化沟工艺,现在是培菌阶段,污泥浓度在700左右,因水源不稳定,采用间歇进水方式,因进水COD很低,小于80,其他营养物足够,还有镜检菌胶团中有丝状菌出现 (1)现在想保持污泥浓度在700左右,利用投加营养物方式,那进水BOD应该怎么算,用食微比吗?? (2)有丝状菌和没有丝状菌的曝气时间应该怎么确定?? (3)间歇进水方式中停止曝气后,溶氧降低,会使得丝状菌大增吗?
平顶山二沉池
问题191: 我们处理厂是采用改良型A/A/O工艺,就是在厌氧前段增加了一个缺氧调节池,一共两组生物池和四个二沉池,每日处理水量20万吨。今年2月我们厂的污泥几乎没有活性了,污泥膨胀的现象非常明显,MLSS3500-4500mg/l,SVI一般大于190,出水的氨氮总氮COD全都不达标了,我们只好把污泥大量排走,然后在剩下的污泥基础上加大外回流和和曝气量重新培养,三月份以来进水COD基本在400-600mg/l之间,氨氮在30-50mg/l之间,总磷仍为2-3mg/l,而且一天变化比较大,一般都是凌晨至上午负荷很高,下午和晚上较低,因为24h混合样的值明显低于早晨8:40左右的瞬时值。介于此我们把污泥外回流提高到0.6(以前是0.4),内回流2(以前是1),DO控制在3-4mg/l之间,重新培养一段时间,一个月左右出水COD达标,出水氨氮也从原来的20多降到10-15左右,但是往后我们的氨氮就再也不往下降了,一直在10-15mg/l之间,而且我们发现这样运行了一个月后,四月中旬我们的MLSS猛涨到5000mg/l多,SVI是降了,但是我们的二沉池负担不了,开始不断跑泥。
问题195:水质成份单一是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原因 老师:水质成份到底是什么概念?能不能就具体运行说明一下?譬如我们厂前段时间污泥极度膨胀,但我们进水也含有一定的工业水,为什么也会发生这种故障?我们的进水是不是成分单一?
问题203:我们厂采用CAST工艺,单池主反应区容积8000立方,前段厌氧选择区容积1000立方,采用4.8h周期,每周期进水1h,水量1800立方,进水时同步回流污泥至厌氧选择区,进水半小时开始鼓风曝气,反应时间2.2h;平均进水水质COD=360mg/L,BOD=180 mg/L,氨氮=35mg/L,TP=5 mg/L,pH=7.7。运行中存在如下疑问向您请教: 1、 某池MLSS=5g/L,SVI在40%左右,初期沉降很快,大概10min即沉降到位,上清液絮体较多,絮体间隙水透明,觉得是污泥老化;但沉降初期污泥细碎,上清液絮体一小时后也逐渐全部沉降下来,似乎又不符合老化现象(许多资料上说老化污泥絮体较大,上清液絮体不易沉降,您的书上亦是如此解释),三丰老师认为呢?
b、 正式通水前,先进行通气检测,即通气前先将风机启动后,开启风量的1/4-1/3送至生化池的曝气管道中,检查管道所有节点的焊接安装质量,不能有漏气现象发生,不易检查时,应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查,发现问题立即修复至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