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云港加药设备NJC24g9j 问题182:我们水厂采用的是ICEAS就是SBR的一种变形,设计1万T/日,实际7000T/日左右,进水主要是生活污水还包括经过处理的屠宰废水。设计进水COD在400mg/l左右,实际在300mg/l左右,周期为4小时,其中曝气2静沉1排水1,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基本上达标。问题是过年这段时间屠宰废水乱排,导致进水增加,进水cod过高平均在1000mg/l以上,曝气时候出现大量的泡沫,并且其上附者污泥,静沉30分钟后SV在12%左右(没有增加的趋势),上清液特混浊,出水COD在150mg/l左右,MLSS10000mg/l左右,DO在5mg/l附近,镜检效果很差,生物很少。我想请教下,我的污泥是不是出现恶化现象,我该如何调整工艺,使生物系统尽快恢复,确保出水清澈,达标?
连云港加药设备
2、 我们有一个池这段时间MLSS 3g/L 左右,虽减量运行,但运行工况不稳定,出水浑浊,COD80mg/L左右,但氨氮在1mg/L以内(曝气停止前DO浓度在3mg/L左右),通常碳化优先于硝化,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这种现象呢? 3、 我厂各池工况虽有所不同,但长期以来存在一共同现象:沉降15min后量筒污泥区表面会逐渐产生并累积大量细小气泡(摇晃时密集气泡上浮),两三个小时后会有部分污泥上浮至量筒顶部,疑为反硝化现象,但正常出水硝酸氮5mg/L左右,COD40mg/L左右,不该有如此强烈的反硝化反应;也不应是厌氧气泡,因为供氧充足,反应末端DO浓度3mg/L左右,出水数据看反应也是比较彻底的。那么还会是什么原因呢? 4、 此外我厂出水pH一直在6.7左右,比进水低了1甚至更多,直觉是硝化所致,但检测进水重碳酸盐碱度220mg/L左右,应当是足够缓冲的;前段厌氧段停留时间不超过1小时,也无水解酸化的可能,那么还会有其它原因导致出水pH降低如此之大呢?其与沉降时气泡产生有关联吗?
连云港加药设备
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(七) 回答: 负荷过低导致污泥培养困难,难于形成有效的菌胶团,加之你的工艺是氧化沟,前端没有物化工艺的话,SS去除比较困难了的。 1、建议降低曝气次数(即间断开启),从而在总量上消减曝气量。 2、必须强化排泥,加速代谢出去无机和惰性物质。 回答: 问题183:我想问下满足活性污泥法,进水有机物Z低底线是多少?维持活性污泥系统Z低的污泥浓度是多少?(我现在的污水厂进水有机物很低) 该怎样运行、管理低浓度有机物的活性污泥系统? 回答: 进水的话,不低于COD150(否则,基本该项目达标了),污泥浓度不低于800, 低负荷的话,要多回流少曝气,可以的话集中运行。 回答: 可以证明该区域出现水流不流动,既可判断二沉池出现了短流。 回答: 1、可以按照食微比定,需要降低曝气量,避免无谓的底物消耗,集中处理是对的,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维持。 2、有丝状菌和没有丝状菌的曝气时间与曝气时间无关,原则上不要控制太高的DO值,在你的负荷上来后,丝状菌会降低的。 3
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。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,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,为接生成本,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。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,因此,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。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。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~300mg/L水平计,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[COD]/t[面粉]。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,根据经验,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~150m3的大粪。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,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。地脚面粉可准备10~15t。
上流式厌氧污泥膨胀床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,对大部分好氧无法处理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断链、降解和去除功能,一般作为高浓度废水的中度处理或预处理设备。具有比好氧处理高得多的有机负荷和低得多的运转费用,并可产生有商业价值的环保型新能源—甲烷,剩余的厌氧颗粒污泥可以出售,符合当前变废为宝的环保新理念。
三相分离器是EGSB反应器的重要结构,它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它同时具有以下两个功能:一是收集从分离器下反应室产生的沼气;二是使得在分离器之上的悬浮物沉淀下来。要实现这两个功能,在厌氧反应器内设置的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条件: